
核心提示
日前,《求是》杂志刊发文章指出,要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全面构建八大教育体系,其中包括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此前,《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泉州是我国重要的制造城市,现代化的产业集群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如何让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契合?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确立“以产定群、以群建院”的专业建设原则,让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无缝对接。
作为我省为数不多的就学规模超万人、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职业院校,近两年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改革内设机构,推进“系”改“学院”,打破专业壁垒,让专业设置与产业变革同频共振,进一步融入泉州“产教科人城”五位一体的区域职教大格局。□融媒体记者 温文清 通讯员 林仕晖 文/图
“系”改“学院” 放权激发活力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教育最怕的是与产业脱节,学非所用。
过去,泉州长期存在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现象,其中,突出的问题就是,部分职业院校的培养机制与企业需求相割裂,导致学生走入职场后适应性不够。
作为福建省重要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过去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如服装领域,学智能裁剪在这个系,学艺术设计在那个系,学数字营销又在另一个系,但是实践中,企业需要的可能是既懂面料,又懂设计,还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企业面对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我们对新型劳动者有迫切需求,对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工艺提升有迫切渴望。”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垵说出了很多企业的心声。
专业背离实践,不改革,职业教育的未来就没有出路。
变则通。近几年,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刀刃向内,主动加快变革,邀请专家来校指导专业群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双高计划”建设,持续推动电子商务、财经管理、人工智能、艺术设计、交通服务、金融服务与管理等6个专业群及组群相关专业的优化调整。
2025年3月,中共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下发《关于会计与审计系等11个教学教辅机构更名的通知》,学校所有的二级教学单位全部由“系”更名为“学院”,比如会计与审计系更名为会计学院,信息技术系更名为人工智能学院。
“推动以群建院以及机构更名,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二级学院的职权,完善校院二级治理体系;同时,对二级学院在资金使用、经费投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更大的自主权,实现人事权、财权、事权等基本自主。”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黄敬前说。
校企合作 实训聚焦实践
对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来说,“系”改“学院”不只是名称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意图还在于,在放权的同时,推动二级学院打破原有的专业界限,将相邻专业整合到同一个学院里,实现跨专业的人才培养,为更加深入的校企合作以及教学场景的前置扫除障碍。
“2019年开始,我们就与鲤城区税务局建立合作。今年,随着以群建院改革的推进,权限进一步下放,我们可以自主决定与谁合作,怎么合作,就更容易找到双方的契合点了。”会计学院负责人吴秋红说,“现在,我们每月选派15名师生到办税服务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培养‘专业型+应用型’财税人才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我们和东海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合作,学生在企业导师的引导下进行跨境电商的实训学习,然后,分组进入园区的不同企业开启实战之旅。”商学院负责人潘茹说,“和过去点对点、无法形成合力相比,现在我们整合各个专业类别的教学资源,直接对接整个产业带,学生的实训教学更容易聚焦实践,也更直接推动跨境电商的数实融合。”“打破专业壁垒后,学生从产业认知起步,逐步深入岗位技能实操,最后进行顶岗实习,实现毕业即出海,创业即远航。”潘茹说。
对此,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吴云旋也表示,以群建院改革之后,学院更加强化实践教学,解决了过去校企合作的痛点,成为教学提升的新起点,“比如,我们与厦门象屿跨境供应链进行校企合作,会从金融、物流、跨境供应链等全方位进行实践教学”。
实践证明,以产定群,以群建院,已是当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此次改革还新增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11个专业,同时,撤销经济信息管理等9个专业。目前,该校电子商务专业群已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群也有望于2025年底前,基本符合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的立项条件。
融入区域 弯道加速超车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尽管泉州职业教育走在全省前列,但是,如何推动“产业、职教、科技、人才、城市”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提升区域职业教育的整体适应性,是摆在各职业教育高等学校面前的共同课题。能否做足优势、弯道超车,成为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必须作答的时代之问。
做好产教融合必答题。近年来,学校牵头成立了泉州市数字经济产教融合联盟,成员单位包括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州大学晋江校区、泉州农校、安踏物流、鸿星尔克、三六一度、南威软件等,探索职业教育集群发展,构建具有泉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此外,学校还与中软、同花顺、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等共建省级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构建产教对接、协同育人的新机制。
做优赛教融合新优势。学校以参加或承办技能大赛为抓手,推动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金融专业群学生斩获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慧金融”赛项一等奖,这是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有史以来荣获的首个国赛一等奖,也是福建省在此赛项上的首个一等奖。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慧金融”赛项总决赛中,金融专业群学生再次斩获金奖,赢得国际赞誉。
做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学校牵头与泉州东海湾产教融合有限公司共建泉州市数字经济产教联合体。联合体依托泉州市产教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东海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有效提升产教衔接度,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让学生通过实训掌握岗位技能,达到“上岗就上手、毕业即就业”的双元育人效果。目前,联合体东海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每学期承接实训600人,对接企业30多家,在企留用一年的学生比例超五成。基地还孵化70余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涵盖亚马逊、Lazada、eBay跨境平台以及TikTok直播、AI数字人等板块,相关年产值超过5.6亿元。
此外,学校还长期举办汽车检测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综合就业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等在内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职业技能评价,仅近3年就提供各类人才培训及服务达16.6万人次。
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增强服务区域发展的适应性、匹配度和贡献率,以新质生产力有效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这就是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对新时代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的独特注解。
二级学院专业群速览
◆会计学院
前身为会计与审计系,成立于2004年,现有在校生2000余人。设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审计、会计信息管理、统计与会计核算5个专业。其中,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国家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精品专业。1个支部获评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福建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会计实务”赛项在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八连冠。
与鲤城区税务局、盼盼集团、友臣集团、宏兴会计集团、用友集团、新道科技、厦门加捷财税集团等30多家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或开展校企合作。
◆人工智能学院
前身为信息技术系,成立于2004年,现有在校生1800余人。以泉州市产教融合特色专业群——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核心,设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等7个专业。
与华为、中软国际教育和唐风国际教育等20余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设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华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工信部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福建省信息与智能技术产业学院、福建省示范性数字经济虚拟仿真实践基地等20余个实习实践基地,视觉感知与智能分析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为省级科研平台。
◆软件工程学院
为人工智能学院下属产业学院,成立于2021年,现有在校生近千人,实行“2+0.5+0.5”的人才培养机制,即2年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与综合能力的培养,0.5年参与实际项目训练,0.5年企业带薪实习。设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实施与运维、新媒体运营3个方向。
◆商学院
前身为商务系,成立于2004年,现有在校生2100多人。立足商贸、服务现代服务业。设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5个专业,其中,电子商务专业为国家骨干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群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专业群A类,现代商务专业群入选省级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1个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福建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计划单位。
与泉州东海湾产教融合有限公司双向互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有省级商务大数据产业学院。数字商贸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入选泉州市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福建省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经济管理学院
前身为管理系,成立于2009年,现有在校生2000多人。设金融服务与管理、财富管理、金融科技应用、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运营、连锁经营与管理、高速铁路客运服务7个专业。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福建省立项建设高水平高职专业群骨干专业。
与同花顺公司合作共建省级金融科技产业学院,与安踏等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智慧金融”赛项获得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金奖、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蝉联该赛项最高奖项。
◆轻工学院
前身为轻工系,成立于2006年,为福建省轻工业联合会理事单位。现有在校生1100多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和空中乘务4个专业。
学院历来重视校企合作工作,与上汽、比亚迪、东南汽车等汽车龙头企业合作开展企业综合实训,与泉运集团开展“二元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集团联合培养空中乘务专业人才。
◆慈山分院(人文与艺术学院)
慈山分院前身为泉州慈山财经学校,于2007年并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并更名为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慈山分院。2022年,慈山校区正式转型为学校实训基地,原慈山分院全日制在校生整体迁至校本部就读。
2024年,学校整合资源,正式成立人文与艺术学院,与慈山分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合署办公。2025年,为优化专业布局,落实“以群建院”发展战略,学校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调整至慈山分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管理,并新增导游专业,目前学院共开设7个特色专业,分别为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人物形象设计、导游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余人。
实训基地(即原慈山校区)占地110余亩,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是学校重要的实践教学支撑平台。基地功能丰富,涵盖学校部分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等业务,配备先进的现代化实训设施,包括空乘、艺术设计、物流等专业实训中心及3D打印体验馆等,为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原文链接:泉州晚报数字报 (qzwb.com)